解说:东进纵队不费一枪一弹,在群众的夹道欢迎中开进巨鹿县城,并改编了保安团,建立了政权性质的“巨鹿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
白之芳(八路军东进纵队老战士):陈再道领导的东进纵队,二月份那时候就正式到南宫城来了。好多同学,南宫的一些女青年基本上就出来活动了,开始募捐。好多女同志就参加他成立的“南宫县妇女抗日救国会”,下乡动员群众参加抗日,讲抗日的一些道理,打日本,解放自己。
解说:1938年11月,日军从石家庄、邢台、邯郸、德州出动,对济南根据地发起四路围攻。这是日军对济南根据地的第一次大“扫荡”。陈再道率部多次袭扰、伏击、阻击敌军,经半个月的激战,虽然取得了反“扫荡”的初步胜利,但部队的伤亡较大。
寇庆延(原晋冀鲁豫野战军二纵五旅政委):红军是擅于山地战,山地地形复杂,道路艰难,机械化的东西都吃不开,红军就是凭两腿,两个手,后来来到平原那当然是个新问题。
解说:平原地形对于八路军擅长的游击战非常不利,日军的汽车、骑兵在广阔的原野上横冲直撞,而八路军和游击队只能利用村落、坟头、土丘打击敌人。陈再道在研究了反扫荡的胜利经验后发现,有的部队和群众利用天然的沟坑隐蔽自己,避免了损失。这时陈再道受到启发,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形成,把所有的大道都挖成沟,以迟滞和阻止敌军的快速进犯。
褚银:于是陈再道对军民进行总动员,以大车为标准,将普通的路全挖成道沟,所谓道沟就在路中间挖成深三尺、宽五尺,同时把土放在路的两侧,形成高一尺五、宽两尺这样的人行小路。同时又在每隔数十丈宽的地方,挖四五丈的辅道,以便我普通老百姓的车进行交错。
解说:从此老百姓的大车畅通无阻,日军的汽车却寸步难行。“道沟”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达五万里,被称为冀南平原的“马奇诺防线”。
叱咤风云的陈再道在济南已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战争虽然残酷,但却不乏浪漫的爱情。1938年11月,陈再道在战友的撮合下,与张双群喜结良缘。戎马倥傯,他们没有时间举行婚礼,大家把陈再道的住房打扫了一下。两块铺板一并,便算是“洞房”了。
陈南平(陈再道之子):大伙儿吵吵闹闹的,反正也没有什么,搞点花生,吃糖,也没有什么糖。搞点菜,搞点肉吃,喝酒,结果还找不到酒。他到处去找,才找来两瓶酒回来。
陈江平:我父亲在济南和宋任穷叔叔搭档多年,我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宋任穷叔叔正好在外地,他还特意给我妈妈写了封信,说再道同志忠诚勇敢,是对党和人民有大功的人,结婚以后,要在生活上好好照顾他,还要帮他提高文化水平。
解说:陈再道征战20多年,一直厚爱下属和战友,与他们生死与共。然而1947年2月的郑庄寨之战,却成为他唯一的例外和终生的遗憾。使陈再道一生都不能释怀。他在回忆录中写到,整个解放战争中和敌人进行过无数次的大小战斗,现在回忆起来很多战斗都记忆犹新,其中最使我难忘的是郑庄寨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我六旅十六团宋东旭团长率两个营攻进郑庄寨敌八十五师师部,与敌浴血奋战,很多同志壮烈牺牲。
1947年2月10日,天空忽然飘起的雪花。陈再道接到刘伯承的电话说要到二纵来,陈再道劝说雪天路不好走,但刘伯承执意要来,陈再道意识到军情紧急,便不再劝阻。次日凌晨,刘伯承司令员、李达参谋长、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王秉璋驱车赶到陈再道的阵地,顾不上休息就向陈再道布置了战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