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叫来了自己的参谋长刘亚楼,命他收集苏中战役更多的资料。刘亚楼劳神费力弄来后,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仔仔细细琢磨了两天。
刘亚楼有事再进去时,林彪忽然感慨地说:“粟裕尽打神仙仗。”
突兀的一句话,刘亚楼摸不着头脑,没能听懂,林彪便接着解释说:“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决心。”
随后,林彪郑重交代刘亚楼,“多留心收集粟裕作战的资料。”
林彪说:“南昌起义之后,从南征路上开始,及至井冈山时期,就数我们两个打得好。”
由林彪领衔的辽沈战役中,蒋介石用以“救火”的统帅级别爱将杜聿明,曾重返东北巧施妙计,接走了国军万余劲旅,转运其他战场,使辽沈战役美中不足,留下了不小的遗憾,林彪还叫毛泽东给狠批了一顿。
淮海战役中,杜聿明又企图故技重施,而粟裕却没让他得逞。杜聿明麾下三十万蒋校长最后的嫡系精锐,被粟裕围成了瓮中之鳖,丝毫动弹不得,最后杜本人也成了阶下之囚。
林彪向刘亚楼索要淮海战役的资料,刘亚楼却还没来得及全面收集,他便一脸不快地责备起来。
刘亚楼很有些不解,笑着问道:“林总,你对华野的作战情况,特别感兴趣,是不是想与粟裕同志比个高低?”
林彪不无尴尬地说:“你这个人说话欠考虑。首先,我对打了大胜仗的兄弟部队都很感兴趣;第二,我对粟裕同志的了解,比你们要全面和深刻。南昌起义之后,从南征路上开始,及至井冈山时期,就数我们两个打得好。后来,由于经历不同,而形成了不同风格。我因为长期以来,肩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挥的主力,我的担子很重,打仗较为慎重。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从这番宏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粟裕在林彪心目中的地位。
毛泽东七次公开称赞他打仗厉害
史料记载,毛泽东七次公开称赞粟裕打仗厉害。
第一次1946年7月粟裕指挥七战七捷后,毛泽东通令各战略区首长学习,说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希望各区仿照办理”。
第二次是1947年5月,粟裕与陈毅一起指挥孟良崮战役,一举歼灭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后,毛泽东惊喜之余,通过新华社的时评称赞:“华东人民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区的人民,在全国人民的爱国自卫战争中,担负的任务最严重,得到的成就也最荣耀。”
第三次是1947年8月,毛泽东电复粟裕,称赞他的见解“极为正确”,还夸奖说:“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
第四次是1948年1月,毛泽东在陕北米脂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公开夸赞华东野战军。说‘战争仍是华东打得好’。他还对参加会议的陈毅介绍粟裕战役指挥上的贡献时,毛泽东表示赞同。
第五次是1949年7月,第三野战军(华野)文工团到北平为毛泽东等领导人演出。当听完威武雄壮的《淮海战役组歌》后,毛泽东高兴地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毛泽东又一次首肯华东野战军和粟裕首屈一指的战绩。
第六次是1949年,淮海战役后毛泽东说粟裕立了第一功。
第七次是1961年9月,毛主席接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蒙哥马利称赞毛泽东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特别是淮海战役不可思议。毛泽东很谦虚,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
世界伟大军事家如此称赞,粟裕的军事才能可见一斑。在苏中流传这样的民谣: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