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16 15:20 文章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网友分享 阅读数:次
一说到惩罚孩子,很多人都会皱眉头,脑子里浮现出气急败坏的父母和无限委屈的孩子。尤其是一些小时候因被严惩而受到伤害的父母,不打孩子不惩罚孩子成了他们养育孩子的一条铁律。《圣经》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美国亲子关系专家钟越娜告诉你:孩子是可以惩罚的,在爱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训练孩子而非伤害孩子的目标。
弄清楚惩罚和训练的区别
在孩子的错误行为面前,父母需要惩罚或训练孩子。虽然不是每一个错误的行为都要经过惩罚的,但是每一个错误的行为都必须经过纠正和训练。你知道惩罚孩子和训练孩子的区别吗?
定义上:
惩罚是管教和责罚孩子。训练则为纠正和教导孩子。
目的上:
惩罚在于制止恶行,是针对已经发生的事,和过去的行为。训练在于纠正做过的事,重点在于让孩子知道,将来应该怎么做,引导孩子未来的行为。
出发点:
惩罚针对的是错误或恶的行为,看重做错的事情而不太关注做错事情的原因。训练则是针对孩子本人,父母会用一种同情的心,去估量孩子的感受
过程上:
惩罚的时候大部分是在纾解施罚者(父母)的情绪。训练则更加关注受罚者(小孩子)的感受。
什么时候该惩罚孩子?
前面讲到,不是孩子的每一个错误行为都要受到惩罚。何时需要惩罚,父母需要先分辨清楚,从而区别对待。原则上,惩罚需要看孩子犯错的出发点,只有在一些恶劣的行为发生,或道德问题产生后,才对其实施惩罚。对于孩子故意挑衅的劣行,也就是明知道不对,还要做的行为,比如,把饭菜倒在地上、故意打人、故意尖叫等。3岁以下的孩子很少出现道说谎、偷东西或不尊重他人等道德问题,所以,对幼小孩子的惩罚多针对行为问题。
而有一些孩子的错误行为,需要考虑到孩子当时所处的情境,再考虑是否惩罚。比如有一次,我和女儿带两岁的外孙女去餐厅吃饭,在此之前,女儿就警告这外孙女用餐时不可尖叫。然而,外孙女的对面刚好坐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在玩玩具汽车,还不时向小孙女炫耀,小孙女受了刺激后,开始兴奋,开始尖叫。像这样的情境,不必立刻惩罚她,因为这个幼龄的孩子并不是故意违背父母,而是被引起的昂奋情绪的自然反应。这时父母只需轻声提醒,设法使她安静下来。
还有,在孩子特殊的情绪下,一些错误行为可以不惩罚,比如孩子生病的时候,难受发了点脾气,或是长途旅行中,不舒服,可以允许他闹,缓解情绪。有一次,我们坐汽车长途旅行,时间久了,小孙女有点烦躁,就把手上的东西往前座一扔,砸到了她爸的头上。这种情形,不要立刻惩罚孩子,因为,她的行为很可能是为了引起你对她的注意。但是,必须要求孩子就东西砸到了爸爸这一行为道歉,说“对不起”。
![]() |
![]() |
相关搜索资料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图文排行
![]() |
来聊聊亲子教育 正面肯定+亲子互动 |
家长要妥善处理好挣钱与教子之间的关系,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要确保亲子相处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 |
![]() |
家长讲堂:如何纠正孩子的偏科现象 |
知识是一个整体,各科均衡发展才能表现出一个孩子正常的学习能力。要想孩子在学海中游刃有余,每一个父母都应注意纠正孩子的偏科现象 |
![]() |
家长知道:别太早把孩子送进幼儿园 |
由于现在的年轻家庭多数是父母双职,都要工作,那么谁来带娃?当然是越早送进幼儿园越好。老师带多好! |
![]() |
11个亲子沟通技巧 与孩子近距离接触 |
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你讲的话,孩子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不是有效的。 |
![]() |
如何教导孩子正确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 |
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孩子的社交圈是如何建立的,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孩子融不进去,其实是有原因的。 |